一种工程肽已经成为治疗寨卡病毒和其他蚊媒病毒的可行候选药物,因为它是第一种能够进入大脑对抗感染的疗法。

此前研究表明,破坏寨卡病毒颗粒的脂质包膜可以通过减少病毒载量和传播来阻止感染,但仅限于在体内在体外实验。突破在活的有机体内这要归功于一种使用d -氨基酸的新型抗病毒工程策略。

寨卡病毒插图。原子以彩色编码的球体显示。

来源:©Shutterstock

这种经过改造的肽被认为能够破坏寨卡病毒外壳的脂质结构

来自新加坡、巴西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从一种叫做AH-D的d对构异体氨基酸中设计出了一种α-螺旋肽,这种肽针对的是像寨卡病毒这样的小包膜病毒的高度弯曲的膜。这种肽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众所周知,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因为该病毒可以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和脑损伤。

“我们意识到,在这种特殊的工程形式中,在少数情况下,肽实际上可以非常有效地穿过中枢神经系统,”他说Nam-Joon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他领导了这项工作。“我相信正是这种肽的构象使它能够这样做,最重要的是攻击大脑中的病毒。”

Cho的团队认为AH-D特定的表面拓扑结构允许它与病毒颗粒的脂膜相互作用,而肽的两亲性允许它穿过血脑屏障。Cho说,为什么一些两亲性肽可以越过这个屏障,而另一些则不能,这仍然是未知的。

AH-D在对付病毒方面非常有效:它不仅能比l异构体更快地破坏病毒的脂质包膜,而且对其他嗜神经病毒也有效在体外比如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种肽在被寨卡病毒感染的老鼠身上表现出了同样的希望,可以减少病毒载量和大脑炎症,并防止死亡。

Avindra纳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医生,对此印象深刻。“他们在体外老鼠模型的数据看起来非常鼓舞人心。”他补充说,如此大的27个氨基酸肽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这是“令人惊讶的”,但它的大小意味着“免疫反应可能会针对它产生,然后抵消它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这种技术在过去没有被使用,Cho将其归结为他们非常规但强大的方法来描述AH-D的效力。他解释说:“我们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检测方法,通过单颗粒分析,我们可以同时监测候选药物与多达1000个模型病毒颗粒的相互作用。”“我希望这种抗病毒的特性能意味着这种机制被更广泛地采用,因为它展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